
生活中发生在髋部的外伤很多,比如剧烈摔倒、撞击、车祸、运动中滑倒等,若这些伤害直接作用于骨盆或大腿根部,可能在当下只留下了几天的疼痛,却悄悄影响了骨头的内部状态。一些人可能几个月后开始感觉腿不够有力,走路发沉,髋部活动范围变小,这时往往已经不是简单的软组织损伤,而可能是股骨头正在经历慢性的结构损害。
更复杂的是,外伤导致的股骨头坏死有时不被第一时间识别。即使拍片也可能在初期看不出明显异常。它就像一颗埋在关节深处的“定时炸弹”,不痛则已,一痛往往就是长期性的进展期。如果忽略了这背后的机制,任由其发展,很可能最终走向髋关节塌陷、功能丧失。
正因如此,医生在面对髋部受伤的病人时,会特别关注受伤的方式、受力点以及病人是否有持续的活动痛。而作为普通人,在遭遇剧烈外力影响髋部后,也应保持一定时间的观察。不要仅凭“我还能走”“我觉得没事”就草率判断,更不能因为年轻或身体好就对隐性损伤掉以轻心。
股骨头坏死往往不是突然发生的,它是在沉默中发展的慢性过程。有时候,一个过去的撞击,就可能成为未来的病根。唯有对身体变化保持敏感,才能真正做到“早发现、早保护”。